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中国问题专家阿恩·韦斯塔(中文名:文安立)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中美建交意义重大,40年来为世界发展与稳定作出重大贡献,中美保持接触与合作符合两国长远利益。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符合两国利益,而且对国际和地区发展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文安立说,40年来,中美两国共同促进全球贸易体系的开放和自由,加速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和普及,并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机会和活力。
文安立说,尽管中美关系在建交后也曾经历起起落落,但是并没有出现本质上的冲突,这对冷战后期和冷战结束后国际和地区局势的稳定非常重要。
“中美建交后,东亚再未发生过大规模战争和冲突,东亚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可以说,健康的中美关系对地区整体稳定和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出生于挪威的文安立曾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任国际历史系教授并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他在冷战史和东亚问题研究领域享有权威地位。
文安立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的一门课程是从历史角度来理解大国之间权力转移。他认为,当前中美互动和历史上大国权力转移有些许相似之处,但是也有明显不同。
文安立说:“中国并未想要改变现有国际体系,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的受益者,如果没有现有的国际体系,中国在过去40年来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对于一些学者、舆论以所谓“新冷战”界定当前中美关系,文安立表示,把大国之间的竞争直接定义为冷战是“错误的历史类比”。
“目前的国际格局并不是朝着中美两极格局发展,而是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可否认,中美两国在贸易、科技和投资上的确存在竞争,但是这种竞争与冷战期间美苏及其代理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对抗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文安立在采访中还谈到他的同事、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其著作《注定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中的相关论述。
文安立表示,权力转移中大国之间的确存在出现冲突甚至战争的可能性,但是冲突和战争并非必然,而是取决于国家具体政策,“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一方认为战争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我们都清楚一场中美之间的战争所将产生的巨大代价和灾难后果”。
在文安立看来,大国之间的竞争对抗在历史上非常普遍,但是需要厘清大国间“存在什么性质的竞争,在什么领域竞争,并且又能在什么领域展开合作”。
文安立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保持乐观。他认为,中美之间仍然存在合作领域和潜力,并且中美之间保持接触和合作符合两国长远利益。
“中美两国从相距甚远到顺利建交,并不是因为在1979年两国在所有问题上都相互赞同,而是因为两国当时能够从实际出发,并认识到有更多可以合作的可能,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