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跟美国打贸易战?5月17日,日本官员表示,正考虑对美国加征钢铝关税的政策实施报复。尽管日本还未作出最终决定,但这已经是日本对美态度的一个大变化。今年3月美国宣布加征钢铝进口关税,随后豁免或暂时豁免多国,可日本不在其中。几个月来,日本方面苦苦寻求美国豁免,却一直无果。要知道,自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积极与特朗普搭建关系,如今已六度直接会面,后者也曾在记者会上亲切地称呼安倍“晋三”。这样的“蜜月”关系为何却换不来澳大利亚、韩国都能有的豁免?日本舆论又是如何看待安倍与特朗普的亲密关系的呢?
苦求无果,是“蜜月”还是耻辱
“这与日本最初用温和方式对待美国这一最亲密盟友的政策有所不同。”在日本表态准备对美国钢铝进口关税采取报复措施后,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评论称,这一行动反映出,日本对特朗普将日本生产的钢铁视作国家安全威胁感到恼火。
两个多月前,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其后,美国豁免一大批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和欧盟等,但没有日本。当时有媒体称,“目前还不清楚,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获得豁免”。
其实,在美国表示要开征钢铝税时,日本就称,将盟国日本纳入限制对象是不妥当的。日本贸易大臣世耕弘成曾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会谈,向美国要豁免权,莱特希泽没有具体回应,只是提供了相关政策出台时间表。而在特朗普宣布最终决定前两天,世耕弘成还在记者会上表示对按品类获得豁免有信心。
要知道,日本出口美国的钢铁排在加拿大、欧盟、韩国、墨西哥、巴西之后,占美国进口总量的4.9%。在外界看来,这是对日美友谊的考验。日本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一直谨慎、小心。
但特朗普认为这不算什么。在宣布最终名单时,特朗普主动说:“我将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其他一些人——安倍晋三是我的好朋友——交谈,他们的脸上会露出微笑。那个微笑的意思是,‘我不敢相信我们能够占美国便宜这么久’。所以‘那些日子已经过去’。”
日本舆论对特朗普为什么这样对待日本做了很多分析,比如提到特朗普称减少美日贸易逆差“日本能做的还有很多”——2017年这个数字为690亿美元;想让日本在农业及汽车领域让步;认为特朗普醉心“交涉术”,拿着关税这张牌要求在其他领域交涉,从而形成有利于美国的贸易条件,也为11月中期选举助选等。
“日本被排除在外的明里暗里”,产经新闻网逐一分析称,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是对美贸易逆差国,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之间有北美自贸协定,韩国正与美国开展自贸协定谈判,它们都有理由获得豁免。而欧盟对美国不仅是贸易顺差,出口的钢铁制品也是日本的3倍,欧盟却能得到豁免。从这种情况来看,日本也许最终能得到豁免。
但直到5月特朗普延长对欧盟的临时豁免,日本仍没收获。其间,特朗普在推特上点名批评日本多年来在贸易上“痛击”美国。几天后,他迎来了“老朋友”安倍晋三。
日本《现代周刊》副总编近藤大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那次会谈,特朗普对安倍要求了两件事,一是要打18洞高尔夫球,二是要带昭惠夫人。安倍本来两个都不愿意,因为当时国内财务省的丑闻闹得很凶,首相去国外打高尔夫球,舆论和在野党肯定大骂,同时安倍和夫人的关系一直不好。安倍最终接受了“老大”的要求。但会谈期间,日本头条新闻都是财务省的丑闻,那次访美没什么看头。
这样的结果引来日本媒体“开骂”。“希望美国重归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被拒绝,钢铝关税豁免没要到,首相就是陪特朗普总统打了高尔夫球……”日本J-cast电视台不满道。日本《东洋经济》用嘲笑的口吻说,原本要向别国展示日美蜜月关系的安倍晋三,在美丽的海湖庄园又举行了一次“朝贡”仪式。安倍打算以“友情”为杠杆让特朗普豁免关税,结果变成日本为缩小美日贸易逆差而要作出新奉献。
根源在30多年前的历史中?
“在对东京的看法上,日本人说,特朗普仍深陷上世纪80年代”,对于日本迟迟未获豁免,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丹·施奈德这样说。
1988年6月初的一个下午,一架黑色直升机缓缓降落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里海大学的棒球场。机身上印着几个粗体白色字母,老远就能看到它们组成的词——“TRUMP”。没错,从飞机上下来的正是特朗普集团的主席特朗普。
特朗普是来参加里海大学第120届毕业典礼的,他被该校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受邀发表演讲。特朗普的这次“毕业演讲”很有内容,从艾滋病谈到美国联邦政府内部的问题,但最激昂的部分是关于“外国竞争带来的威胁”。
特朗普对台下7000名听众说:“那么多国家在用鞭子抽打美国……赚得盆盈钵满,从经济上剥夺美国的尊严。我尊敬日本人,但我们必须反击。”接着,他讲了一段经历:一名日本商人带着随从气势汹汹地走进纽约特朗普大厦,一拳砸在办公桌上:“我们要投资房地产!”
在后来的自传《东山再起》中,特朗普再次讲述这段经历,描述那名日本人的傲慢骄恣,而他毅然将其轰出门外。当然,他想不到的是,30年后,里海大学的教职员工以绝对多数票数要求收回授予他的荣誉学位,原因是他们认为这位总统不符合学校提倡的“当意见存在分歧时应当尊重话语表达”的标准。
上世纪80年代,是特朗普名声大噪的时代,也是美国为日本问题发愁的时代。特朗普就是发愁的人之一,而且是有名的一位。1987年9月,他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公开信式广告,称“日本和其他国家占美国便宜占了几十年”,要求“让日本、沙特等国为我们对盟友的保护支付费用”。
1988年是大选年,那年特朗普上了著名的《奥普拉脱口秀》。“他们(日本人)来到美国,卖汽车,卖录像机,将美国公司击溃”,特朗普在节目上说。1989年,日本三菱地所决定收购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震动美国,特朗普呼吁对日本产品征收15%—20%的进口附加税。第二年,他在接受《花花公子》采访时再次声讨日本人“先是用日用品带走我们所有的钱,然后用钱买下整个曼哈顿”。
美国《一周》周刊近日(4月20日)的一篇文章称,整个上世纪80年代,特朗普不断地对美日贸易关系进行攻击,称日本“系统性地吸美国的血”,“特朗普对日本的看法从来没有变过,某种程度上他也是这么看现在的中国的”。
其实,特朗普对日本的印象远不限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商纽柯钢铁公司CEO迪米克对美国《华盛顿邮报》说,几十年前,特朗普就将美国失业和制造业衰落问题与贸易联系在一起。该报称,进入90年代,参加总统竞选时,贸易依然是特朗普的核心话题。1999年,他在CNN拉里·金的节目上说:这么多年来,对日本来说,我们就像绑缚受鞭打犯人的柱子……看看日本人怎么卖汽车的,看看他们的补贴。
2000年,参加大选的特朗普宣布,如果他获胜,将任命自己为贸易代表,亲自与日本谈判。除了日本,他还说德国“想从经济上接管全世界”,法国需要被教导学会“尊重”。而在回归真人秀节目后,他仍保留着对日本人的情绪。特朗普曾厌恶握手,有一次被问到原因,他说:“(握手)会传播大量细菌……我不介意微微鞠躬。在日本,人们鞠躬,我喜欢这样。这是我对日本唯一喜欢的地方。”
直到2016年,日本经济已经历20年停滞,特朗普仍将日本挑出来,与墨西哥、中国并列为“毁了”美国的国家。
“经济学家时常批评特朗普及其助手将美国经济视为大锈带的观点,认为他谈论汽车、钢铁的次数太多”,英国《金融时报》写道:“有人怀疑,特朗普和他的贸易团队对历史更感兴趣,他们想恢复那个时期的荣光。”
日媒:哗众取宠的友谊带来了什么
与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甚至小布什相比,现任总统特朗普对日本的态度显然不如他们积极,但他跟安倍的交往却让外界常常对美日关系用“蜜月”形容。
这种“蜜月”带来了什么?美国“政治”网站的一篇文章写道:“看到安倍的好朋友拒绝给予豁免,日本政府和企业界都感到震惊”“让他们震惊的还有特朗普在TPP上的‘U’型态度(退出,然后表示兴趣,接着又拒绝)……他给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关税豁免,最好的朋友安倍却什么都没得到”。
不少分析认为,从一开始,安倍就把宝押在同特朗普建立密切关系上。美国《外交政策》称,这一策略似乎产生了效果:安倍成为首位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面对面会谈的外国领导人,第二次访美就跟特朗普一起打高尔夫球。这让其他国家印象深刻,有学者称,至少有一位欧洲国家首脑联系安倍取经。但如今这种成功在褪色,表现之一是特朗普绕过日本直接跟朝鲜会谈,另一个是在钢铝关税上豁免众多盟友却偏偏不包含日本。
有日本媒体称,欧盟及其他国家对于美国的不当要求,都可以马上表态拿出反制措施,唯独安倍政府“腰很软”,只是表示遗憾,不停地诉说“日本的钢铝制品输出不会影响美国的国家安全”。日本政府还把解决问题的希望赌在安倍与特朗普的“关系”上,尽管美国政府中一直有支持将日本加入豁免名单的人,但最终决断者特朗普没有照顾日本。
日本九州大学的一位学者称,对美国来说,日本从来就不是真正的“伙伴”甚至“小伙伴”,而是“跟班小弟”。从政治与军事两方面看,日本都是美国的“附属国”或“保护国”。这种关系直接反映到领导人交往上。以前的美国总统会顾及日本颜面,表现出“形式上的尊重”,但特朗普对日本不会“虚情假意”,呼来喝去是很正常的事。
“安倍觉得特朗普是自己的好朋友,但特朗普不一定这么认为。”近藤大介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特朗普看来,安倍是值得利用的存在。特朗普经常采用“以小吓大”的战术,也就是善于利用小国(日本)对大国(中国)施加压力。
日本媒体中已经出现反思声。《日本时报》以“日本需要重建对美战略?”为题称,理论上日本是美国在东亚最忠实的盟友,这一关系得到两国领导人私交支撑,由他们对高尔夫的共同爱好加固。但哗众取宠的友谊没有带来任何实质好处,随着日本在朝鲜问题上被边缘化的担忧加剧,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忧虑加深,日本如今正处于一个紧要关头。
日本《现代商务》称,美国在经济方面并没有把日本视作“同盟国”,日本政府务必面对这个现实。在特朗普倡导“美国优先”的背景下,在适当时候日本应根据WTO规则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哪怕与美国意见相左。(蒋丰李珍等)